
32年前,他17岁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便踏入一个新生的企业
那一年是1986年,12月12日蓝天商业大楼正式开业从此,他和
“蓝天”一起成长、辉煌、困惑、转型……
从青涩少年到稳重中年,他的生活已完全融入蓝天的发展他说,
他有很深的“蓝天情结”因为“我们的一辈子奉献在此“
他就是蓝天商业大楼的掌舵人——戚彬
17岁入职
32年见证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
32年前,1986年12月,当蓝天商业大楼开始徐州百货市场征程之时,17岁的戚彬也置身其中,迎来了他的职业生涯。

上世纪80年代的蓝天商业大楼
20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初期,是蓝天商业大楼最为红火的时期。“从400多家企业中调动、聚集而来的职工,很多人并没有干过商业,但大家都同心同德,埋头苦干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。”
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,但回忆起当时的创业场景,戚彬依然激动不已:当时蓝天是徐州最大最现代化的商业大楼、我市首家营业额超1亿元、1989年三期开业销售过2亿、3年挣回了一个新蓝天……


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普通的展销会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。

▲那时候,买电子产品首选上海牌。

▲当年,扶手电梯是个高大上的硬件设施。
谈到蓝天创下的业绩,戚彬如数家珍。熟悉他的人深知,戚彬并不是一位善于言辞的商业老总。不过颇为奇妙的是,每次需要向来宾推荐蓝天商业大楼的历史,他总会秒变滔滔不绝的“解说员”。
从青涩少年到稳重中年,戚彬的生活已经完全融入到蓝天的发展中。
这种相互交融的使命感,在命运的拐点发生时,促使着戚彬义无反顾的站出来,并成为振兴蓝天的掌舵人。

蓝天商业大楼掌舵人戚彬
2010年,是徐州商业发展的关键一年。开始遭受互联网新型消费模式冲击的百货商场,纷纷转型升级加以应对。此前,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的蓝天商业大楼,更是站在生存线上四处飘摇。
这一年,戚彬接手蓝天商业大楼。
深知蓝天困局成因的他,定下第一个工作目标就是“重塑信心,聚拢人气,稳定职工”。戚彬在不同场合都谈及过,在他的企业管理举措中,“人”的因素最为关键,也是一家企业能否成功的基础。
“周六周日,此前只有一线员工坚持的营销活动,开始有了管理层的影子。”一位在蓝天商业大楼工作多年的营业员回忆说,管理层和一线员工接触多了,基层的声音源源不断传到高层,高层的想法也会很快的得到基层的响应。

现在的羽博会期间,依然能看到当年辉煌时的影子。
梳理了关系、调整了经营结构,蓝天的发展基础被打下,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们的收入多了,待遇也丰厚了。
戚彬直言,他和公司的管理层多是“老蓝天人”,不仅是他,大家都有“蓝天情结”,“我们的一辈子已经奉献在此,还希望能为后来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。”
2018年12月9日,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正在徐州举行。
对于这场由苏鲁豫皖4省10市共同参与的座谈会,戚彬十分关注。作为一名资深商业老兵,他所掌舵的蓝天商业大楼,正酝酿着一场彻底的变革。

这次“立足徐州市场,面向区域交易”的企业规划,主要辐射对象就是淮海经济区。
地处东站商圈的蓝天商业大楼,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创造过“3年挣回一个新蓝天”的商业神话,也曾面临过经营触底,企业危机四伏的尴尬处境。如今,涅槃重生的她,并未止步当下的舒适生活,而是选择了再次创业。
未来,留给徐州商业更多期待的,是蓝天的“神话”能否再次出现。
2010年商业分水岭
一座老牌商场的艰难转型
“买羽绒,到蓝天”,这句话在徐州人心里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式,这得益于蓝天羽绒服节的创举以及十几年来的坚持。还记得那些年,每到年底的羽绒服节,就会有影视大腕来徐助阵,给追星的徐州人们一个个极大的便利。


蓝天大楼从2003年至今,邀请国内外名人明星近百人。
今年,蓝天第16届羽博会如期举办。
从2002举办区域性羽绒服博览会到2005年承办全国性羽绒服博览会,蓝天商业大楼据此积攒了大量人气,形成了自己的特有品牌。
戚彬是羽博会品牌打造的忠实拥趸。虽然与前些年相比,羽绒服销售遭遇到了寒冬,但戚彬依然坚持羽博会的如期举办。“这是一种情结,也是一种回报。”

2018年蓝天羽博会如期举行
“作为徐州当年十大主力商场之一,蓝天大楼是剩下的为数不多的‘硕果’之一。”作为这家商场的主要负责人,戚彬坦言可以用东部商圈的百货“老字号”来形容今天的蓝天大楼。
一家老字号的百货商场怎样才能凤凰涅盘,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完成华丽转身?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。寻找答案,要从这座老牌商场的2010年开始。
从2010年3月份开始,蓝天开始对市场的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,得到的最终结论是:蓝天商业大楼对市区工薪阶层和周边地区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,这部分消费群体既关注品牌,同时也比较在意商品价格。当前状态下,他们就是蓝天商业大楼的目标客群。

蓝天大楼对市区工薪阶层和周边地区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
于是,打造徐州市第一家实惠百货店成为蓝天的经营目标。一个浓缩成十个字的“实惠大百货,实惠新生活”经营理念的宣传语便出现在蓝天的媒体投放广告中。
对于“实惠”这一词的定位,戚彬进行了两种不同的解读:首先是大楼商品的实惠,同品同质的商品,蓝天的价格明显略低于同行;其次是对大部分中等收入消费群体来说,享受实惠的生活更真实。
商场定位的迅速切入,效果很快就立竿见影。蓝天商业大楼的营业额开始逐年回升。达到了每年都有新变化的效果。
每年的羽博会雷打不动的同时,淡季反季节销售被应用的炉火纯青,而持续七年热度不减的内购会,也成为蓝天的营销样本。与此同时,蓝天商业大楼还在全市第一个开展36小时不打烊促销,创徐州商业史上连续营业时间最长。

持续七年热度不减的内购会,成为蓝天的营销样本。
“对东部商圈中的蓝天大楼来说,这种剑走偏锋的特色营销的举办,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客流量的回暖。”戚彬丝毫不掩饰对这些营销活动的赞许。
一家历经波折的老牌商场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正规,戚彬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,反而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发展规划。
在考察调研过各地城市的火车站广场商圈后,蓝天商业大楼的决策者们决定,整合优质资源和资金,酝酿规划一个立足徐州、面向淮海经济区的大型线上线下零售批发中心。“再造一个新企业,重塑蓝天辉煌。”

至于具体的规划是什么?戚彬笑言,商业秘密!
火车站商圈
一个资深商圈的出路探寻
在徐州商业圈的版图规划中,火车站商圈是名副其实的资深商圈。

这里汇聚了汽车站、火车站、朝阳汽车站每天至少50万的平均客流量,毗邻辐射徐州及周边近150公里范围内的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的宣武市场和朝阳市场。周边的公交路线有30余条公交路线,可以直达市区任何地方。
最新的城市规划中,这一区域还同时位于双地铁交汇处。

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曾让火车站商圈一时风光无两。两座老牌商场蓝天、白云的东西呼应,更是为其提升了强大的客流吸附能力。
对火车站商圈的解读,业内的观点不一。较为统一的声音是,纵观各地火车站商圈,它在当地城市商业发展史上,往往作为先行者迅速在商业版图中拔得头筹,但在城市扩张过程中,常常因各种原因“未老先衰”。
这一观点,也得到了戚彬的认同。他分析称,市区几大商圈呈现的特点是吃喝玩乐一体化,而新兴的几个新商圈突出的特点则是社区人口聚集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除了具备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,火车站商圈对商业百货发展最为有利的社区优势却并不存在。

“发现了问题,就要及时应对并拿出解决办法。”戚彬进一步解释说,这也是为何蓝天商业大楼摒弃了纯百货模式,喊出“为老百姓生活提供解决方案”口号的主要原因。
目前,所谓的火车站商圈正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,曾经 “白云飞动蔚蓝天”的商业格局模式,随着2015年白云大厦的拆除而不复存在;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和信广场,最终并未给这里留下繁华;经过多次变动的朝阳市场,亦是锋芒不再。……
徐州火车站商圈,是徐州批发业市场的重要源头之一。变与不变,火车站商圈究竟该走向何处?这是业界人士们一直在争论的话题,亦是火车站商圈中商户们一直在摸索的问题。
在这一商圈唱着“独角戏”的蓝天商业大楼,与更多关注火车站商圈的人士一样,也在期待该商圈的重振。

“
从淮海广场前经过的复兴路,自上世纪20年代成路以来,
前后换过7个名字。
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这条道路,随着地铁工程的结束,
将会迎来再一次的改变,从而成为真正的“复兴路”。
与此相连的火车站商圈,
能否同样迎来复兴,值得关注。
“